我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  环化学院:奋楫争先勇担当

作者:万旻 谢凌燕 部门审稿人: 摄影:吴强 万旻 视频: 单位:宣传部 九州手机登录入口,九州(中国):2021-12-22 投稿时间: 点击量:3069

“2021年是充满汗水的一年,也是环化学院大获丰收的一年!”得知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的喜讯,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的陈芳艳感慨万分,“我们没有辜负学校给予的申报机会,多年夙愿终于达成。”

同样满怀欣喜的还有杨福老师,今年他所带领的工业催化科研小组成果丰硕,共发表22篇SCI收录论文。杨福介绍:“我们5人小组每周工作6天,基本上每天都和学生讨论课题。每周六下午1点到5点开组会,雷打不动。大家相互介绍课题进展,解决学生科研中遇到的难题,分享各自阅读的文献。概述我们小组的关键词,应该是朝气、高效、拼搏。”

从2014年建院时“一张白纸好作画”,到2021年“姹紫嫣红都开遍”,环化学院犹如芝麻开花,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化学工程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150-200位,2021年化学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99位(前50%);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8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14项。2021年,学院党委荣获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教工第二党支部获推荐申报江苏省样板支部。

善抓机遇,提振精神干事业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紧跟学校发展战略部署,高起点定位、高水平建设、高质量产出,一步不落,这样才有了学院的今天。”环化学院党委书记徐文睿介绍,通过对学院办学经验的总结,学院党委凝练了“善抓机遇、干事成事、年轻有为”的学院特质。

善抓机遇的背后,是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事业发展的果断决策。“学院定位教学研究型学院,依托学校办学特色,面向海洋强国和绿色船舶的行业需求,理工交融、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几年发展的事实证明,学院办学特色定位非常准确。”院长袁爱华参与了学院的创建工作,也参与了学院的发展规划制定。她介绍,建院7年来,环化人抓住了“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双万计划”“533人才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诸多机遇,实现了一系列的跨越。

致力建设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出彩学院”,环化学院党委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学院中层管理岗位任用上施行张榜招才制,通过选聘中层干部、强化党员教育,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战斗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安全生产中冲锋陷阵,带头示范,引领各项事业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良好氛围。

化学化工系主任徐晨兼任党支部书记,目前正带着系部全体老师创建“红船化学”党建品牌:“大家都想利用学科优势和特点为企业做一些技术服务。我们系的老师们与很多校外船舶企业进行有关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合作,将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为学校和学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年横向课题的项目数和经费总量大幅提升。”

环化学院牵头申报的能源化学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获得教育部备案,这是学校目前唯一一个获得教育部备案的交叉学科硕士点,依托该交叉学科,学院今年又申报了能源化学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和教育部本科新专业。前段时间江苏省重点学科申报,让副院长陈立庄印象深刻:“要在3天内完成四五百页的支撑材料,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积极响应学院号召,铆足干劲,大力支持,年轻博士张景慧更是每天主动做支撑材料到凌晨。”

在代洪亮看来,“勤恳、朝气、创新”是环化人的标志。作为实验中心副主任,代洪亮认为实验中心相当于一个大的后勤部门,涉及的事情繁琐、复杂,但是必不可少。今年实验中心完成了校级标杆实验室建设,以草料二维码平台为依托,开发了日常管理智能化系统平台、危化品管理的标准化库房和信息化交互平台,实现了流程的规范化和智能化。

“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唱响发展主旋律,以提升老师的幸福感与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导向,这是院长和我的高度共识。”徐文睿介绍,学院党委行政同频共振,规范决策分工,健全决策程序,形成决策闭环。为了化解教师绩效不均衡难题,学院大力拓展办学资源,2021年首次获批国家工信部化工安全专业能力和化工园区专业培训项目、首次承办江苏省本科院校专业课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化学)项目、首次实现应用化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近200人,在增加继续教育收益的同时,“实实在在提升老师干事创业的幸福感”。

耕耘不辍,融合交叉育桃李

随着2021年考研临近,刘延鹏老师的考研服务微信公众号点击率更高了。作为一名试验中心教师,从主动要求担任转段学生的班主任开始,下宿舍、进课堂,为全院学生义务做考研辅导,就成了刘延鹏老师的工作新常态。学院副书记杨亚洲介绍,随着“大学工”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构建,合力育人正在成为学院师生的共识,通过学风不断提升,2021年学院平均考研录取率40.96%,其中考取双一流学校占比53.24%,全部考研成功寝室有5个。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主责主业。”徐文睿介绍,在学院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重重难题,比如师资队伍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很强,但因为长山校区远离市区,导致师生联系不够紧密等,学院急需一个阵地来解决此类问题,“长山夜漫谈”活动应运而生。

参与“长山夜漫谈”的杨福老师介绍,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院各位教师的研究课题与方向,积极融入课题组项目研究,更好地把教师科研成果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在学科竞赛中体现出来。”今年,杨福带领应用化学专业10个学生组成两支队伍,在全国性的化工设计大赛中取得国家级二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和江苏省特等奖的好成绩。参赛学生展现了非凡的潜力,通过自学和老师指导,掌握了机械设备、化工工艺流程以及其他学科门类知识,“专家认为,我们第一次参加学科顶级竞赛并且展示出这样的水平,说明学院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袁爱华带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主持建设的《物理化学》2021年获批江苏省线上一流课程。以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2020年学院出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关于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的培育和奖励办法》,对高水平教学成果、学科竞赛、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教材、教研教改课题和教研论文等进行立项资助和培育。今年,宜兴市高塍镇人民政府在环化学院设立“高科环保双创基金”资助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依托“船舶绿色涂装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学院与上海外高桥、江南造船等大型船企开展科研合作,并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建设优质教学资源。陈立庄主持的“船舶绿色涂装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通过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学科交叉,构建“教师科研—科创项目—学科竞赛”金字塔型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已形成肥沃的土壤,2021年,环化学子学科竞赛获奖再创新高,“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5项。

出彩有为,百舸争流再启航

“环化大楼应该是学校熄灯最晚的楼栋之一,工作到晚上9点10点是环化人的常态。”笑容甜美的沈薇教授也是每天9点后的“夜归族”,2016年作为引进人才来校,2018年因科研成果突出被破格评定为教授,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双创博士,2021年指导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一等奖等。唐盛、孙莎莎两位老师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银奖和铜奖。还有像于超、蒋春辉、郑绍军、郑芬芬、施超、郭兴梅、丹媛媛、郭泽冲、宋艳华等一批年轻教师,在高水平项目、高水平论文都有着亮眼的表现,已经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

全院71位专任教师中,海归比51%、博士比93%、高职比76%,45岁以下占比84%,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师资队伍。学院高度重视年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新进教师均加入相应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每年组织校外专家3次以上指导青年教师撰写与修改基金申报书,学院领导带领青年教师一遍一遍地打磨基金申报书,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5项,其中首次获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

“年轻老师的科研氛围可以称得上热火朝天。”陈立庄说,在实验室、办公室,老师们平时讨论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谁发了什么好文章、谁拿了基金和项目,然后要怎么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逐渐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学院的学生工作队伍也在砥砺奋进。5名辅导员中有3名在读博士,其中2名辅导员为学校仅有的教育部思政教育专项博士生。辅导员喻永光曾获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自2016年9月,他以江豚保护为主题,带领学生组团队、编教材、建平台、做宣传、办实践营,走过5省16市,累计行程达1万8千多公里。项目获生态环境部、世界自然基金会等9项资助,并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基础,人才培养是根本,师资队伍是关键。”环化学院经过“十三五”的建设,已基本完成金字塔型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与材料学院共建)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被学校遴选为博士点培育学科。为进一步彰显学校的海洋特色,明年将新增海洋资源与环境、能源化学工程两个本科新专业。

“如果说‘十三五’环化学院完成助跑,那么‘“十四五”’环化学院必定能够起跳。”袁爱华期待拼搏的人生和奋进的学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上,环化人围绕“船舶、海洋、绿色、国际化”已然布局,全力抢抓海洋强国、双碳目标、学科交叉三大战略机遇,信心十足迎接新的跨越。


分享到: